3月31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一期通过zoom平台顺利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主动交通安全的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由研究院“城市空间活动监测与分析技术”方向责任导师刘春教授主讲。活动吸引了来自交通、测绘等学院的百余名老师和同学参与。
|
沙龙活动预告通过研究院的微信公众号发布 |
沙龙由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教授主持,杨超院长介绍了研究院举办学术沙龙活动的初衷:一是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为同学们创造在家学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二是期望通过这个平台,增加导师之间学术碰撞,找到新的学科交叉兴趣点的机会;三是借此平台让大家对城市交通交叉学科有更多的认识,对研究院的导师们以及所开展的研究有更多的了解。刘春教授近十余年一直从事着测绘和交通两个学科交叉的相关科研工作,从测绘服务于交通出行延伸到测绘服务于交通安全。本期沙龙报告基于201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相关成果展开,分为需求与背景、关键技术与突破、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以及技术的推广应用四个部分。其中,基于“交通模型-定位技术-道路环境信息-主动安全服务”的逻辑框架,重点介绍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产品服务。
首先,提出四类重点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以创新的交通模型对定位技术提出明确的需求,包括精度、效率、频率等方面。
第二,基于无缝定位多模处理技术、车道级高精度定位技术、车道级定位自主完好性监测技术等,提升定位能力。形成了支持北斗/GPS双模定位和车路协同的终端产品;研制了“北斗即时判”后视镜式车道级定位、主动交通安全服务与警保联动系统终端。
第三,基于移动测量等核心技术获取全息道路空间环境场景及高精度道路制图,高精度的定位结合高精度的地图,共同服务于交通安全、无人驾驶等城市交通应用场景。
第四,基于上述三方面技术提供面向个体、群体的主动安全位置服务,包括面向个体的如畅行浦东APP,面向群体的如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相关用户的安全服务信息推送等播放方式。
最后,刘春教授还介绍了近年来所形成的一系列成果应用,包括上海世博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组织与管理;车险行业的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高效认定与处理;以及依托BAT辐射长三角拓展高精度地图及相关业务。
刘春教授特别介绍了开展这一系列工作的优秀团队,强调了学科交叉、团队合作以及产学研联合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沙龙的最后刘春教授与研究院的杨晓光、唐克双、张华等导师以及几位同学就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刘春教授提出,希望城市交通研究院能有更多的学科交叉碰撞,提出问题、需求导向,找到研究的焦点,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