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八期继续通过zoom平台举行。本期沙龙由原建设部部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汪光焘先生主讲,主题为“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沙龙吸引了超过200名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及业内同行参与。沙龙由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教授主持。
汪光焘先生是中国城市交通论坛发起人,率先提出了城市交通学研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批复,并推动建立了城市交通交叉学科。
汪先生首先介绍了他学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过程,回顾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四个基础板块的有关内容,随后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一、对交通问题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基本认识
《纲要》中提出:“支持各领域各学科人才进入交通相关产业行业”。城市交通交叉学科是综合运用工程、经济、法律、社会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培育城市交通复合人才队伍,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要求和现实需要。研究城市交通离不开行政建制问题,行政建制的基本法律规定带来了法规、财务制度、机制的不同,使得综合运输与城市交通的本质与核心特征有所差异。都市圈、城市群的交通问题既不是简单的综合运输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城市交通问题。枢纽节点的运作关系,是城市交通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推动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融合
城市交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是城市要素集聚与扩散的重要渠道与载体,高质量的城市交通是推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的本质要求不仅是车辆的移动,而是服务于人的需求和组织支持城市的可持续运行,研究城市交通要从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导向,转为更注重城市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城市交通时保障居民获得就业机会和生活服务的支撑,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城市交通的综合性和运行方式的互补性说明了它是区别于交通运输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需推动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纲要》实施融合。
三、新时代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结构、内涵等特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信息技术改变着人的出行需求和行为,跨行政区划的特大城市都市圈交通正在快速形成和发展,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大城市的建成区交通、市域交通、都市圈、城市群交通。城市空间与交通逐步进入了以存量为主的发展阶段,核心在于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供需、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与交通之间、多交通方式之间、跨行政区交通系统之间)不协同。
四、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
城市交通以服务人的需求为目的,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是各类交通形式发展的试验田。
解决好城市交通要把通勤交通放在突出位置,关心核心城区就业岗位和职住关系的分析。就业需求与生活需求分离出来,则落到15min生活圈问题,从而涉及到城市有机更新问题。城市群交通要与产业结构相关联,则需要关注货运枢纽和场站布局问题。
目前枢纽有两类,一种是组织城市功能运转的城市公交枢纽、支持居民基本需求的物流配送场站,另一种是服务城市群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枢纽的内部组织、周边组织都是城市交通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提前谋划好新型的货运物流枢纽发展模式,推进多式联运,也是城市交通应当研究的问题。
最后从学科的五大基本要素,汪先生再次阐述了城市交通学的研究对象、目标、范围、方法、特征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明了推动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沙龙的最后汪先生就几位听众关心的疫情对通勤的影响、MaaS与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问题、公交优先与汽车保有量、交通建设与财政金融约束的关系、疫情防控常态化与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关系等问题交流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