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二十一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2-05-15 点击数:

5月11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二十一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城市生命线:疫情下供应链冲击剖析——基于小样本实证数据的分析,主讲人是我院城市移动性规划方向导师,特聘研究员袁泉博士。

在上海目前受到疫情冲击已经采取管控措施一个多月的背景下,袁泉老师结合他本人在这期间的观察和思考,主要针对大家所关心的生活物资的供应链进行探讨。讲座分常态下供应链回顾、从供应链到物流、疫情冲击下的物流链、防疫背景下的物流链重构四个部分展开剖析。

常态下的供应链,有几种典型模式。比如,京东物流是从供货工厂到仓储到线上线下渠道最终链接到终端消费者的三级模式;叮咚买菜的供应链强调前置仓对终端消费居民点的覆盖;大润发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针对线上需求强化了门店即仓储的模式,并在原有的物流运输的基础上增加了终端配送的资源配置。

传统供应链通过由人、车、设施与货构成的物流链系统实现货物的快速送达。以京东物流为例,解析了物流链的四个环节:第一,供应商至中间仓,通过重型货车干线运输,具有大量、低频、标准化的特征;第二,中间仓仓储库存管理,是分拣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部分,大数据驱动下实现库存管理及仓库运营的智能化、自动化;第三,从分拣中心到片区,通过密集的“信息-人员”投入实现货物、包裹的转运二次分拣及装卸,保障货与人的有效对接;第四,终端配送,通过稳定的配送人员和配送链,基于本地化知识和经验,服务于客户高度离散的特点。

疫情对常态下精细的物流链构成了明显的冲击。在干线运输环节,出现高速公路收费站关闭,司机获取信息不及时、充分,防疫流程复杂,不同卡口程序差异大等问题。在中转集散环节,存在核心仓储设施瘫痪,仓储空间不足,中转车辆、人员缺乏,中转集散信息渠道不畅,供应链管理缺位等问题。在末端配送环节,存在配送人员封控在小区,缺乏统一可靠的组织架构,末端配送信息系统失效,高度离散的配送活动沟通无序等问题。对由人、车、设施与货构成的物流链系统的各个要素都带来了冲击。

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需要重构物流链来实现物资保障。干线运输环节,针对重点节点加强通过能力,提高物流防疫专业化、流程标准化程度。中转集散环节,在省际层面设置物资中转站实现安全接力,在区县层面整合仓储空间资源,建立集散网络,在街镇层面灵活组织运力,实现高效集散。社区层面末端配送环节,充分发挥居委、物业、志愿者、“团长”的分工协作的作用。

基于上述剖析,袁老师提出了防疫背景下重构的物流链模式,并提出了为冲击下基础物资供应链在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要素预留、合作机制归纳、应急意识提高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防疫背景下物流链重构示意图

本次沙龙的内容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响应,袁老师与几位校内外同学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