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首届毕业生第二场硕士论文集中答辩圆满结束

时间:2022-06-12 点击数:

6月10日上午,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了第二场2019级硕士论文答辩会,首届毕业生中又有四位同学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

本次答辩会继续在线上进行。答辩委员会由吴兵教授、刘春教授、洪少枝副研究员、吴杭彬副教授组成。四位同学的副导师也受邀出席了答辩会。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分为学生陈述、专家提问、学生答辩、专家评议、答辩决议宣读五个环节。最后,刘新田、孙昊、熊子曰、陈莉四位同学依次发表了感言。

在陈述环节中,四位同学准备充分,汇报逻辑清晰,展现了各自的风采。

刘新田——《时空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中心机场路侧交通可达性研究》

论文基于旅客调查、机场停车、互联网开放数据等多源数据,挖掘旅客出行特征,构建机场陆侧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改进势能模型,从等时圈和覆盖率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可达性等级确定四个方面设计可达性分析框架,研究了浦东机场对长三角和上海市域陆侧交通可达性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创新提出可达性模型及其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对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大型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网络优化有重要指导作用。

孙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群出行特征及可达性评价》

论文采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城市群城际出行特征指标从个人出行特征、城际出行OD结构、城际出行方式结构以及城际出行高速通道交通特性等方面进行解析;并以城际公交枢纽为着眼点,同时考虑站点的对外可达性与对内可达性,提出了新的区域可达性算法,基于双变量莫兰指数对上海市内部公交可达性与城际出行人数进行供需匹配分析,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对解析城市群出行规律及交通网络的供需结构具有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熊子曰——《网约车运行特征与管控政策研究》

论文在国内外案例分析基础上,梳理了网约车管控决策需求,并提出了精细化的管控政策框架及决策支持方法。以厦门市为例,使用网约车订单数据,研究了网约车运行模式的分类方法;在分类基础上,细化了网约车在常态和新冠疫情下的运行时空特征分析方法,并对比了巡游车特征。结合所提出的政策框架和分析结论,提出了分类、分时、分区管控策略建议。研究成果对城市网约车精细化管控的政策制订有参考意义。

陈莉——《基于交通扰动状态的城市路网韧性动态评估研究》

论文提出了基于时序局部形状特征的路段拥堵状态识别方法,顾及路段特征的时空差异,获得解释性强的时序特征向量,有效识别了路段拥堵状态;引入时序因果推断方法对拥堵的时空传播过程进行特征挖掘,实现对拥堵区域空间传播的识别和拥堵持续与消散时间的计算;构建了路段及路网子区不同空间尺度的韧性评估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了本研究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提问环节,答辩委员会专家秉承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了论文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论文完善建议。各位同学依次对答辩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并表示将听取专家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同意4位同学均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向四位同学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最后,四位同学在发言中感谢了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平台和城市交通研究院的老师们,让自己接触到多学科的知识、有更宽阔的视野和学科交叉的思维,也感谢城市交通班级的同学们带来的温暖情谊,并特别对导师及副导师在学术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同学们表示作为城市交通第一批的学生感到很荣幸,未来将秉承学科交叉思维,做出更多的成绩,让更多的人了解同济大学城市交通这张名片。

城市交通研究院第二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