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助力疫情防控——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防疫工作系列报道(二)

时间:2020-02-24 点击数: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携手抗疫。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秉着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学科交叉来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研究院的30多位导师,从四个学科方向组成研究团队,以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布置了1份特殊的作业。希望通过这份作业培养同学们作为观察者、记录者,尝试成为谋策者,将来成为城市和国家的守护者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

开展了3项专项调查。围绕城市防疫交通政策、熟人合乘与定制班车通勤意愿、防疫物资需求及疫情影响等主题开展了网络调研,为后续深入研究及应用成果的落地奠定基础。

开发了1个出行服务APP。基于为单位复工后员工通勤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出发点,编写并提交了“教职工群体暴露风险级别评估及全监管出行服务-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并充分利用学科交叉平台高效的组织开发了一款面向单位健康员工的“安心合乘”APP和微信小程序。

发表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自2月5日起,导师们通过多个线上渠道发表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内容聚焦疫情防控期间的交通系统应急、通勤交通组织、出行管控、防控治理体系等方面。这些成果公开发声早、影响范围宽、内容针对性强,背后是研究院的导师们扎根科研的敬业精神和服务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抗疫工作还在继续,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为打赢这场抗疫之战、为未来更加坚韧的城市交通系统、更美好的城市发展贡献城市交通研究院的智慧与力量。

     

防疫物资需求及疫情影响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个人防护及生活物资的需求,以及疫情对居民生活学习的影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研究院张小宁教授团队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62%的民众在常住地过年,38%的民众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过年;截至2月9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返回了原来的居住地;但外来务工人员仍有超过50%尚未进城务工。

基于调查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首先,由于物流业的高度发达和交通设施的运能充沛,疫情未对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构成严重威胁。其次,疫情对居民的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各单位应做好单位内部的通风、隔离等防护措施,解决不集中就餐等难题,为职工上班创造有利环境;要解决好未成年子女居家学习带来的监护问题,以及少年儿童长时间隔离同伴带来的心理问题。建议把公园、公共绿地首先开放给10岁以下儿童,每个儿童可以有一位成年人陪同。最重要的结论在于:对于一个传染性很强、且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新疫情,空间隔离和物理防护是最主要的防护措施。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一线医护人员都缺乏最基本的防护用品。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发挥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开足马力大量生产医用防护物品。既要保证目前的防护需要,又要补充国外市场和远期库存的需要。从长远来看,需要建立医用防护用品的储备及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未来不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作者:

张小宁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交通服务科学

     

构建上海“移动性防控”体系

上海的战疫模式必须迅速升级与转型重构,以提高城市安全的保障度,提高百姓的“安全感”。透视监管城市活动的“移动性防控”是核心,重点内容是返城人员的计划性流动与潜伏期观察落地,移动性场所与工具的密度控制以及移动性场所的消毒与一线人员的防护。上海“移动性防控”应有全新的理念与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以改革创新的态度来重构防疫体系;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协同共治的疫情防控体系。构建上海“移动性防控”体系具体建议:企业为主体、关口前移、以密度控流量,以信息链为核心,构建返程复工人员的管控,基于企业进行通勤信息上报的错峰出行机制;全面升级城市交通系统的防控保障能力,加大城市交通系统防控能力的投入,对一线交通保障人员的防护要像保障一线医务人员那样重视;全面启动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作者:

李晔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

骆晓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城市移动性规划

     

建议升级上海健康云至“上海市民健康码”,实现“战疫”新局面

目前上海构建“动态防控”战疫新模式过程中将主要遇到全民战的主动性不足、整体战的协同性不足、精准战的效率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对战胜疫情的保障度不够与市民的安全感不足。

近日兄弟省市推出以“健康码”为核心的防疫体系效果明显。但现有系统仅靠民众的自我登记,同时也无相应机制激发/监督/更新其健康状态。全社会协同性不足,交通运力配置未与企业需求联动,未与其他多元信息动态更新,无法实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社区防控与交通防控脱节。

为此,建议升级上海健康云APP至“市民健康码”。通过“健康码”使得数据有序化,使这场人民战争有了组织性、纪律性,可指挥,可调度。以健康码为抓手,实现“一人一码、全民参战、动态更新、全程管控、智能追溯”的上海全民数字化“战疫”新格局。以最小的社会代价达到“实现全员全时空落实,本体健康与健康风险综合,疫情防控精准高效,疫情反应快速到位,资源调度配置科学”,既将“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力量整合,提升“战疫”的总体能级与效率,也提高复工复产复市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并创造未来上海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平战结合平战切换的新模式。

作者:

李晔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

骆晓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城市移动性规划

王洪刚 上海萃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科学家

     

阻止突发性疫情大规模扩散的城市出行管控与人群筛查策略

2019年末至2020年初,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简称“新冠肺炎”)从湖北省武汉市起源并经过春运期间的大规模人员流动而迅速蔓延全国。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在空气中存活时间长,能够通过飞沫、气溶胶或者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被感染者在潜伏期内无发病症状等特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是在公共出行场所停留期间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过程中因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而被其他病毒携带者所传染;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在疫情扩散的过程中又是城市经济活动、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的人员流动与物资保障基础。因此以防疫控疫为主要目标来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营进行重新管理与控制并在此过程中对潜在病毒携带者进行快速筛查隔离是早日取得疫情防控战役胜利、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关键任务之一。研究聚焦于下列适应防疫抗疫特殊要求、以城市交通网络为基础的综合交通管控与筛查措施的优化机制和实施策略:一、出行需求管理(包括强制性与引导性的出行需求管理措施);二、交通系统控制(在空间与时间上限制或调整特定公共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的运营);三、出行人群筛查(在关键交通场所或地段快速甄别潜在病毒携带者)。

作者:

谢驰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城市交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交通服务科学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