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五期继续通过zoom平台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面向MaaS的智慧出行研究与发展思考”,邀请到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刘好德博士主讲,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及业内同行百余人参与。沙龙由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教授主持。
刘好德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智慧出行以及新能源公交车应用推广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MaaS研究“国家队”的一员,刘好德博士分四个部分分享了面向MaaS的有关智慧出行方面比较前沿的一些研究与发展的思考。
一、交通、出行与出行即服务MaaS
城市交通发展阶段从“以车为本”到“公交优先”发展到“以人为本”,国外出行服务发展从共享出行向出行即服务发展。法国于2019年底出台了《出行指导法》,从顶层法规方面从供给侧的交通和运输向需求侧的出行概念的转变。
我国出行服务从“互联网+”开始起步,已从认识阶段、适应阶段,发展到以政策引领的发展阶段,当前面临着从战略到政策到实践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面向MaaS的智慧出行相关现状
MaaS并非新概念新事物,而是出行需求/交通供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运输服务形式,具有服务模式、信息整合、支付一体、资源整合等基本特征,以及用户-服务-数据-运输-设施的体系结构。
在基于国内外已有的面向MaaS的集成应用案例追踪的基础上,研究梳理出了MaaS三个层级——核心业务层、业务支撑层、业务拓展层,及其所涉及的相关主体。
三、关于MaaS智慧出行研究的思考
凝练了MaaS智慧出行服务新模式的自身特征、内部规律、服务交互三方面的科学问题以及交通运输学与交通工程学的技术路径、城市规划学的技术路径、城市交通有关行政部门及企业的技术路径这三条可参考的技术路径。
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问题:新一代可持续城市交通战略与规划、面向MaaS智慧出行的服务网络设施设计与通行能力、面向MaaS智慧出行的“新基建”规划设计、智慧出行运输组织与运行新问题、城市多元共享出行主体间的竞争、合作博弈关系、统筹社会资源信息的出行监测数据、智慧出行信息服务新问题、MaaS智慧出行服务系统运行评价等。
四、关于发展MaaS智慧出行的思考
围绕政策管制与服务创新、竞争与合作、开放共享与数据安全、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四个方面展开了思考。指出创新不应受限制性标准的阻碍,但需要共同的理解,通过示范试点、建设指南等不断规范、统一;应避免再次陷入“一家独大”的巨头垄断局面,可通过联盟力量推动MaaS生态合作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展信用评价管理;目前还存在数据归属权具有不确定性、个人信息的界定模糊,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要形成出行连接吃住行游娱购的“现代交通+”生态以及基于可交易电子路票、预约出行等的交通需求管理创新。
刘好德博士总结道,MaaS智慧出行是一个多主体的生态体系,需要面向城市多元共享出行集成的政府-公众-企业协同治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来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沙龙的最后,刘好德博士与几位参与沙龙的同学老师就数据、规模效应、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位来自台湾淡江大学运输管理学系的同学还与大家分享了台湾高雄市由政府推动开展的有关MaaS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