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十一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0-07-10 点击数:

7月7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十一期继续通过zoom平台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网络的规划经验”,由国内快速公交、公交都市、多元化辅助公交和出租汽车领域的资深专家徐康明教授主讲,吸引了大量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及业内同行参与。沙龙由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委员会主任陈小鸿教授主持。

徐教授首先阐述了他对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含义的理解,他指出公共交通骨干网络通常指采用大容量、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模式,连接城市主要功能区域及居住地,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客流走廊。打造公共交通骨干网络的目的通常为四个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呈集约式发展、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交服务引导公交出行、构建多层次高效的公交线网。

20年前徐教授把公交都市的概念引入国内,并且特别强调国外案例教学对于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他本人基于对200多座城市的详细研究,总结了公交都市的成功三大要素:最优秀的公共交通骨干网络规划、最切合实际的骨干网络公交模式、最高明的骨干网络实施策略。随后,从这三个方面结合丰富的案例进行了剖析。

首先,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结构归纳为5类,并列举了各类结构中国内外著名的公交都市的成功案例:带状型骨干网络(纽约曼哈顿、香港)、放射线网络布局(瑞典斯德哥尔摩)、截射线网络布局(莫斯科、常州、库里提巴)、方格网络布局(墨西哥城、迈阿密、佛山、巴塞罗那)、方格环状网络布局(北京)。其中纽约、香港是以地铁网络支撑高密度城市发展,哥本哈根是以公交引导城市发展,库里提巴是以地面公交塑造城市形态,苏黎世是公共交通融入既有城市形态。

随后,重点介绍了通过采用组合线网运营模式提升整体效率的创新技术方法。所谓组合式运营组织模式是指:通过精心规划,将服务于不同区域不同出行方向的公交线路整合起来,统一编排运力、时刻、标识,在一条或少数几条主要公交走廊内实现便捷换乘,在公交走廊内实施公交专用道、设施齐备的车站、换乘优惠等公交优先措施,为乘客提供高频率、换乘便利的公交出行选择。徐教授以慕尼黑地铁以及轨道交通和地面有轨线网在运行方向和发车频率上的经典组合以及哥本哈根的高客流直达、低客流一次换乘以达到所有方向全覆盖的案例介绍了这种组合线网的技术方案。并介绍了在国内以超大客流网络组合线网运营模式达到百公里600人次的郑州市公交规划的实践案例。

最后,徐教授提出要采用见效快、影响可控的分步实施方案。特别强调:睿智的策略是不用花去几代人的财富积累、时间去构建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更不要让几代人背负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的债务。

本期沙龙首次开放了提前向主讲人提问的通道,收集到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同学、同行关于国内外的规划区别、国外公交都市的发展阶段、公交与轨道的衔接等若干条问题,徐教授和陈教授就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反馈。两位专家再次强调了三点:公交规划的核心思想是服务于人,要用较少的线路覆盖更多的区域,做到尽量直达、减少换乘,以此来提高吸引力;公交规划还要注重经济可持续性、规划建设的可承载性;对于开展相关研究而言,总结公交规划的根本原理并指导应用实践十分重要。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