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十五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1-11-12 点击数:

11月9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十五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以降低人口密度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新思维。主讲人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建高博士。沙龙由嘉宾的邀请人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教授主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Ilpm13GicZ8c8JUicWnOC3Ldkzvzib8IfIAlqP46KM6R3gpUPT8JsibawxqJ2IzSrSKtnJOoJZNQRTXUaybm7yPbg/0?wx_fmt=png

周博士从个人基于生活经历和学术志向而开始投入到交通拥堵治理研究的缘起讲起,交流了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理解、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随后介绍了其关于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思路:不是从城市大小/私家车数量/道路等基础设施规模等角度,而是从城市空间结构即人口、道路、住区等功能点的分布和组合方式,分析拥堵原因,提出治理的政策建议。本次讲座主要内容基于周博士所承担的社科课题的研究成果,聚焦于交通拥堵的定义以及对拥堵的原因的剖析。

首先,将交通拥挤拥堵定义为同一时间在同一空间内,由于过度密集导致不舒适、无法自由移动的现象。表现为被迫较长时间等候、缓慢行驶、停车困难等。

其次,认为拥堵的直接原因是交通源与交通流的过度密集。通过中日城市人口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城市化表现为居住的极限集聚,我国城市平均人口密度明显高于日本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影响拥堵与否的重要因素,北京建成区内城市道路面积率明显低于东京都区部(23区)。日本总务省编撰的《世界の統計2018》关于生活水准的国际比较数据中,“每平方公里面积内道路长度”即路网密度是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寿命、人均每日营养摄取量、人均能源消费量、每千人病床数等并列的构成生活富裕程度指标之一。数据也显示我国城市路网密度差距比道路面积率差距更大,原因在于我国城市道路较宽,即使面积率相同,宽度牺牲了长度,降低了密度。在交通量一定的情况下,窄路密网使交通量在道路上分散,平均每条道路上的交通量减少,有利于缓解拥堵。

最后,提出了拥堵治理若干方面的对策建议:降低城市人口密度,特别是居住区的密度和规模;改变城市形象观念;增强知识基础,注意相关计算指标的统计口径,以得到更具国际可比性的结果;改革土地和空间管理,包括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居住和交通用地占比、改善路网结构、土地利用市场改革等。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杨超教授、参加沙龙的学生与周博士就居住用地占比、路网结构与拥堵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