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十九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2-04-13 点击数:

4月12日,由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举办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学术沙龙第十九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中国地方政府体制与城市交通治理,主讲人是我院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治理方向导师葛天任副教授。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决定了城市交通发展与治理的运作基础,决定了中国城市交通治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与特色。葛老师首先介绍了这项研究的缘起是在汪光焘先生牵头下正在进行的“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研究”,城市交通治理与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高度相关。随后葛老师分研究背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行政体制、混合型地方政府体制、地方财政体制、城乡统筹管理体制、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治理、国家主导的城市化战略以及城市交通治理学科定位思考等八个部分展开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未来人口大量集聚在城市,科技革命给也将城市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交通治理问题具有复杂性,不能仅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解决,要加强基础科学原理及社会科学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政策过程与管理过程。形成了政治制度可以看成是宏观结构,政策过程与管理过看成是中观机制,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的行动是微观行为的逻辑链条。其中,央地关系的调整会影响城市交通的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城乡关系的调整涉及到对城市的投资、对乡村的投资,也影响着城市交通治理的运作。

我国混合型地方政府体制来源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逻辑。一方面,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领导,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受地方人大的监督,向地方人大负责。这种特色起到了纵向整合与横向互动的两方面作用,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能兼顾制度的刚性和韧性,在民主与集中之间形成平衡。这关系到在城市交通治理和运作中十分重要的法治与行政问题。

中国的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是在20世纪末建立的,目前仍处于完善之中。分税制改革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地方财政支出高于财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有很强动力推动土地城镇化、房地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地方政府不仅管理城市也管理农村,行政权力是一元化的。破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历史必然。这也要求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分配更加注重均衡和公平。十八大以后,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整个投资规模达到了10万亿,改变了乡村面貌,加速了乡村振兴。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纵横立体的复杂网络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因此需要跨区域跨部门多层次交叉的协调与协同,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创新来支撑。除此之外,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协调与协同。

国家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不仅是土地、要素的城市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市民化,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促进国土空间结构的日趋平衡。我国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形成了五大城市群、两条“城市带”、“三纵三横”的交通体系。此外,在机制层面也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最后,葛老师从工业化、城市化与交通发展的逻辑关系、城市交通治理相关学科体系、城市交通治理理论建构框架、城市交通的方法论基础以及我国城市交通治理学科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学科定位的理解与思考。并以交通是国家治理中重要的部分,要对城市交通治理有政治学意义上的理解作为讲座的结尾。

本期沙龙开放了会前的提问通道,收集到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同学、同行关于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TOD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统筹城市交通和区域交通关系等若干条问题,沙龙现场听众提出了关于地方政府体制具体如何影响城市交通发展及治理等问题。汪光焘先生也参加了本次沙龙,并与葛老师一同就上述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